不服行政執行異議決定,可以提起行政訴訟救濟嗎?

2019-11-25

行政執行法第9條第1項規定:「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對執行命令、執行方法、應遵守之程序或其他侵害利益之情事,得於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機關聲明異議。」當公法上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遭遇執行命令、執行方法、應遵守之程序或其他侵害利益情事時,得依本條規定向執行機關(通常係法務部行政執行分署)聲明異議,執行機關認其有理由者即停止執行;但若認為無理由,將呈送上級機關決定,如遭駁回,異議人會收到駁回之決定。

但此駁回決定,畢竟係行政機關所認定,尚無外部司法權之監督,若當事人不服異議決定,可否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撤銷執行命令呢?

不服異議決定,是否可提起行政訴訟之肯否二說

關於這個問題,有肯定說及否定說:

  • 否定說
    考慮行政強制執行程序貴在迅速終結,且法律既明定異議為其特別救濟途徑,則應一體適用此途徑,對於異議結果不服,不得提出行政爭訟。
  • 肯定說
    從立法過程觀之,當初行政執行法草案原規定「前項聲明異議,異議人對之不得再聲明不服」,後遭立法院有意刪除,故可知立法者並未排除對異議聲明不服之權利。
    且行政救濟並不停止原處分之執行,因此縱使允許人服續行爭訟,亦不阻礙執行程序之終結。
    又聲明異議之決定,具有行政處分之性質,應容許人民續行行政訴訟,方符憲法第16條保障人民司法受益權之意旨。

實務見解:應先提出訴願,後提出行政訴訟

實務見解係採肯定說,最高法院97年12月份第3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認為,行政執行法並無禁止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於聲明異議而未獲濟後向法院聲明不服之明文規定,自不得以行政執行法第9條作為限制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訴訟權之法律依據,在法律明定行政執行行為之特別司法救濟程序之前,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如不服該直接上級主管機關所為之異議決定者,仍得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至何種執行行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或提起何種類型之行政訴訟,應依執行行為之性質及行政訴訟法相關規定,個案認定。

此外,實務見解認為「異議」為訴願先行程序,所以不服異議決定時,仍須提起訴願,訴願遭駁回後,才能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


如有委任律師的需求,歡迎聯絡我們預約法律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