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於定型化契約為合意管轄的書面約定,未必都有效

2020-10-03

民事訴訟有所謂「以原就被」原則,意即原告對被告提起訴訟,原則上,需要至被告所在地的法院起訴,這是法律對原告課予的一個訴訟不便,但目的是為了避免原告濫訴所設加的門檻。

但民事訴訟法第24條規定:「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所以當事人間,可以事先在締約時即約定發生糾紛時的管轄法院,提出契約的一方,通常會將應訴法院約定在自己的所在地,結省之後訴訟的成本。

很多公司行號會於定型化契約中,約定涉訟管轄法院為自己所在地,例如跟員工、跟消費者的契約。但並非大量於契約中訂定管轄法院,就一定可以繞過「以原就被」的框架。

合意管轄的例外

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2項規定:「第二十四條之合意管轄,如當事人之一造為法人或商人,依其預定用於同類契約之條款而成立,按其情形顯失公平者,他造於為本案之言詞辯論前,得聲請移送於其管轄法院。但兩造均為法人或商人者,不在此限。」

同法第436條之9規定:「小額事件當事人之一造為法人或商人者,於其預定用於同類契約之條款,約定債務履行地或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時,不適用第十二條或第二十四條之規定。但兩造均為法人或商人者,不在此限。」

由上開規定,可歸納如下:

  • 訴訟標的金額小於10萬元:
    標的金額小於10萬元,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如果提出管轄法院之定型化契約者,是法人或商人時,法院可以依職權認定合意管轄無效,將案件移轉至被告所在地法院(但如果被告也是法人或商人,則合意管轄有效)。
  • 訴訟標的金額大於10萬元:
    小額程序以外案件,法院則不能依職權認定合意管轄無效,但被告(限非法人或商人)可於言詞辯論前,向法院聲請移轉管轄至被告所在地之法院,如被告未提出聲請,則當事人合意之法院,即應予審理。

如有委任律師的需求,歡迎聯絡我們預約法律諮詢